每日热讯!春光细说梅

2023-04-01 05:09:15 来源:PSM药盾公益

作者:上海市中医医院 朱海青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国人自古喜欢梅花,将梅与兰、竹、菊合称为“四君子”,以喻品德的高尚。而梅又为四君子之长,因为“梅有四德,初生为元,开花如亨、结子为利,成熟为贞”,具备了君子“元亨利贞,自强不息”的精神。中医也将梅花入药,然而临床上有时会混用“梅花”和“腊梅”,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“梅”,今天就来聊一聊它们的区别。

梅花

梅花,又有白梅花、绿萼梅、白梅、红梅、春梅等名称,是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(Sieb.)Sieb. et Zucc.的干燥花蕾。在每年1月~2月初春,花未开放时采摘,及时低温干燥。性平,味微酸、涩;归肝、胃、肺经;具有开郁和中、化痰、解毒的功效,用于郁闷心烦、肝胃气痛、梅核气、瘰疬疮毒。 中医常将梅花用于舒肝和胃的方剂中,也用于梅核气病的治疗。

清代赵学楷的本草著作《百草镜》记载“梅花……惟单叶绿萼人药尤良,含苞者力胜”,故多称绿萼梅。梅花分为白梅花与红梅花两种,以白梅花为多用,主产于江苏、浙江等地,以花匀净、完整、含苞末放、萼绿花白、气味清香者为佳,红梅花较少使用。

腊梅

腊梅,又称腊梅花、金梅花、铁筷子花、雪里花、黄梅花等,为蜡梅科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(L.) Link.的花蕾。每年11月~12月,在花刚开放时采收。性凉,味辛、甘、微苦,有小毒 ;归肺、胃经;具有解毒清热、理气开郁的功效, 用于暑热烦渴、头晕、胸闷脘痞、咽喉肿痛、百日咳、小儿麻疹、烫火伤等。

《本草纲目》中释名“黄梅花,此物本非梅类,因其与梅同时,香又相近,色似蜜蜡,故得此名”。由此可知腊梅不属于梅类,所以腊梅与绿萼梅从药用来源和功效上是有区别的。

药名

梅花

腊梅

性味

性平,味微酸、涩

性凉,味辛、甘、微苦

毒性

无毒

小毒

归经

肝、胃、肺经

肺、胃经

功效

开郁和中,化痰,解毒

解毒清热,理气开郁

作用

郁闷心烦,肝胃气痛,梅核气,瘰疬疮毒

暑热烦渴、头晕、胸闷脘痞、咽喉肿痛、百日咳、小儿麻疹、烫火伤

由上表可知,梅花更偏于理气开郁,适用于肝胃气痛、心胸郁闷、咽部梗塞不适等;而腊梅花偏于解热除烦,适用于热病口渴、心胸烦闷、痰热咳嗽等,临床使用时要注意区别,不可混淆。

梅花粥

梅花粥梅花无毒而气味清香,除了临床治疗疾病之外,民间也常用于药膳的制作。如《百草镜》就记载了梅花粥的作用“梅花清香散郁,煮粥食,助清阳之气上升。”在中医春季养生中,梅花粥就是一道疏肝解郁、开胃消食、振奋精神的药膳。

梅花粥的制作

【组成】粳米50克,白梅花5克

【制作】将粳米洗净,放入砂锅内,大火煮开,调小火熬成薄粥,最后放入白梅花,大火煮开,关火略闷即可。

【功效】疏肝解郁,开胃消食,振奋精神。适用于神疲气郁,春困乏力,食欲减退等症。也可用于梅核气的辅助治疗。

审稿专家:上海市皮肤病医院/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主任药师 朱全刚

以上为“药品安全合作联盟”志愿者的原创作品,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!

【药盾公益】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、中国药学会,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——PSM药盾公益(公众号:PSMChina),广汇资源,凝聚力量,促进公众用药安全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西方快报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